杭州下城區舉辦中澳校長論壇,校長們紛紛聊起教育國際化——
  國際化教育的道路怎麼走?
  明年啟用的這所民辦小學可能是個方向
  □通訊員 翁艷燕
  本報記者 鄭司琪
  如今“國際化教育”早已不是一個新鮮詞,全國各地都在競相推出國際化的特色課程。然而究竟什麼樣的教育才稱得上國際化?是不是讓學生出個國門看個風景,再請個外教老師來中國上課就是國際化了呢?
  昨天上午,杭州市下城區各所中小學校長與來自澳大利亞的西澳獨立學校聯盟考察團代表展開了一場觀點碰撞會,圍繞“傳遞21世紀課程”的主題,對中澳兩地課程建設情況展開交流。
  記者還從昨天的論壇上獲悉,關於下城區正在籌建的一所九年一貫制民辦學校又有了新動向:依托於該項目,2015年將率先啟用一所新的民辦小學,招收一年級共3個班,待到2018年九年一貫制學校將正式啟用,全面展開招生。
  而這所新學校,走的恰恰是高端化、國際化和市場化的民辦教育特色。
  初衷
  為什麼要創辦這樣一所國際化學校
  新學校坐落於東新路顏三路口,規劃總用地面積約103畝,可以容納2000名師生,定位為高端化、國際化和市場化的九年一貫制民辦學校。
  為什麼要創辦這樣一所學校呢?杭州市下城區教育局局長黃偉表示,相較於其他區來說,下城區目前的民辦教育資源相對緊缺,僅有杭州長江實驗小學和啟正教育集團下屬兩所中學一共三所民辦學校,“然而我們並不是想單純地再增加一所民辦學校,更希望新學校能夠迎合時代特征和本地特色,做出有自己創意的一些東西。”
  如今,採用校際結對、讓學生出國到結對學校交流類似的合作項目很多,是不是就可以稱為是國際化教育了呢?黃局長認為,雖然通過結對交流鋪開的面很廣,但卻無法深入課堂也缺乏專業性,“很多學生僅僅是走出國門,進入被安排好的學校交流而已。”面對這樣的困境,區域間的合作勢在必行,國際化的教育應該體現在課程、教師,也要融入到整個校園文化當中,“通過區域調配,能夠使各具特色的國內外學校交流更加緊密。”
  正因如此,繼2012年與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市佩瑞學區舉行合作簽約之後,昨天杭州市下城區教育局又與西澳獨立學校聯盟(由十多所學校組成)進行簽約,並舉辦了首次中澳校長“武林匯教”論壇。
  今後,雙方將在校長海外研修、名教師培養、學生互訪交流等方面展開合作。今天,西澳獨立學校聯盟考察團的校長、老師們還將走進杭州京都小學和大成岳家灣實驗學校參加社團活動、聽課。
  規劃
  預計2015年招收一年級新生共三個班
  目前,下城區這所國際化的新學校已進入概念設計階段,預計將於2018年建成並投入使用,而為了緩解下城區民辦教育資源相對緊缺的現狀,將在現有的地段率先啟用一所民辦小學,學校的審批、命名等程序預計在2015年3月完成,首批面向一年級招生3個班級,走小班化教育。
  新的民辦小學坐落於白石路顏三路的城北體育公園,選擇在這裡辦學,一是倚靠未來的九年一貫制學校地段,為今後的師資生源調配蓄水鋪墊,二來也是為了將現有的社會公共資源效益最大化。
  “我們不能將校門一關讓學生趕進教室埋頭苦學,教育應當與社會、生活相結合。”黃局長介紹說,城北體育公園裡有游泳中心、網球羽毛球中心、門球館等等設施,僅周末的時候會有一些市民來使用,這些資源恰好都是給孩子營造輕鬆、歡樂教學氛圍的絕佳場所。
  (原標題:國際化教育的道路怎麼走?明年啟用的這所民辦小學可能是個方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t37jtbog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